多发性神经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7天赚10万,却无人敢上,50万人投身, [复制链接]

1#

过年在家,跟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聊工作,发现年轻人的想法有时很让人意外。

他们从小生活富足,精神压力却要比他们的父母大得多。不愿被当韭菜割,所以想躺平当条咸鱼。

而那样些想躺平又没资本当咸鱼的,就剑走偏锋了。

有个年轻人告诉波叔,他一个朋友去当了“试药人”,月入好几万,一两年就买房买车了。

年纪轻轻做什么不好,非得做“试药人”,这是拿健康在赌明天啊!

什么是“试药人”?

一款新型的药物的研发,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,而研发出来之后,还要经过一层一层的筛选以及极其严苛的临床实验,才可以批准上市,这也是很多特效药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。

而临床实验的对象,就是人。

简单来说,就是做人体实验,用人来试药,以弄清楚一个人究竟吃多少药,才能达到既能治病又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。

试药分为三期:先在健康人身上进行一期测试,再在病人身上进行二期以及三期测试。

所以说,试药人这个角色非常重要,必不可少。

在中国,试药人的主力军是医护人员和医学院学生,还有部分社会无业人士。

试药这件事本身没有错,它是医学临床研究与发展必不可缺的环节。对于病人而言,试药也许是他们重获健康的希望,但是对于健康的人来说,情况复杂得多。

在中国,平均每天会有种新药问世,对试药人的需求非常大,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“试药”的招募信息。

因为报酬丰厚,越来越多健康的年轻人进入了这个行业。

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大约有50万人长期投身试药,其中很多是20-30岁之间的年轻人。

一名00后试药人坦白:

来钱快而且轻松,不用朝九晚五的工作,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。

试药风险很高,原本是志愿工作,但因为报酬丰厚,单次试药,多的能拿好几万,吸引了一些急需用钱或负债过多又不愿工作、想赚快钱的人,有人甚至借此谋生。

只要有利可图,而且利足够大,这个行业就会变味。

年轻人身强力壮,代谢快,试药确实比年纪大的人有优势,但再强也不是铁造的。

为了1万元,他失去健康的心脏

20多岁的何金虎曾经是“职业试药人”中的一员。

当被问道“如果重来,是否还会选择试药”这个问题时,他的回答很确定:

再也不会了。

年为了获取1万元受试费,他被注射了抗肿瘤药物,至今小腹上还留有一道疤痕。

何金虎在试药这个行业不是新人,因为身体素质好,医药公司有试药的项目就会想到他。

一天,他接到医药公司的电话,医院有一个1万元的实验,为期三个多月。何金虎很是心动,他盘算着这笔钱一部分寄回家,一部分给自己换个新手机。

他自认为在试药这一行已要驾轻就熟,连试什么药都没有问清楚,就匆匆做了体检,签下了《知情同意书》。

没想到,为了区区1万元,差点要了他的小命。

那次试药和以往不同,不是服用药物,而是往肚皮上打针。

注射之后十几秒,他感到打针的部位疼痛难忍。随即,他出现强烈的药物反应。

口渴、心慌、头疼,脉搏甚至降到每分钟40次。

因为是没上市的新药,医生也不清楚药性,一时束手无策,只能不停地给他做心电图,而每次结果都显示——严重心律不齐。

医院熬了三天,出院回家。

之后,这些症状一直没有改善,三年后,他依然时常感到呼吸不畅,稍微剧烈点儿的运动心脏都无法负荷。

因为心率不齐,他再也通不过试药体检,从此告别试药行业。

至今,他的心脏也没能恢复到实验前的健康状态,始终觉得胸闷,胸口像是压了一块石头。

更要命的是,这些遗症就像是绑在他身上的一颗定时炸弹,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。

90后小伙试药后面瘫蜕皮

来自江苏无锡的沈雨辰是一名90后,因为文化水平不高,工作后薪水远远达不到预期,所以当他接触到试药人这个职业后,就得觉得捡了个大便宜。

年的一次试药,让他悔恨终生。

一开始,他患了面神经炎,眉毛、左边的眼睛、鼻子,还有很多肌肉都不受控制,刷牙漱口的时候嘴巴闭不拢,吃饭的时候只能用半边咀嚼。

通俗来说,他患了面瘫。

一个年轻小伙,媳妇儿都没娶就面瘫,这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!

然而他要承受的代价还不止面瘫。

试药后,他的体重从斤长到了斤。

药物导致他全身新陈代谢过快,他的皮肤变得非常粗糙,天气稍微干躁,他全身的皮肤就像鱼鳞一样呈块状裂开,穿脱衣服的时候稍微有点磨擦,皮屑就像下雪一样。

我想家里面打扫一下卫生,地上、房间里面,每两三天可以扫出半簸箕那么多的皮屑。

是药三分毒,这个道理大家都懂。

试药的人并非不知道其中的风险,他们之所以义无反顾投身其中,除了高报酬的诱惑,还因为某些中介的窒息操作。

降低报酬,反而打消顾虑

试药圈内流传着一个试药危险性公式:钱数÷天数=药物危险性。

报酬高的试验,通常危险系数也相对较高。

曾有一支治疗艾滋病的疫苗招募受试者,给出的报酬是7天10万。

普通打工人一年都赚不到那么多钱,这个报酬可不是一般的高。但是,给的钱越多,证明风险越高。

比起钱,普通的试药人还是更看重小命,主动报名的人少之又少。

眼看这个试验可能会因为无法招募到足够的受试者而被迫延迟,中介搞了一个骚操作:

降低报酬。

试药者一看,钱不多,估计不会有危险,反而倒去了。

试药人的心理被拿捏得死死的,就问你怕不怕!

所以说,试药这个行业,真正的魔鬼并不是效力未知的药物,而是别有用心的黑中介。

诚然,我们不能否认那些健康的“试药人”所做的贡献,他们的冒险,让更多的病人有药可治,有病可医。可惜的是,很多年轻人投身其中的动机并不是那么简单。

他们有的只是不想朝九晚五地被约束,有的只是想换个新手机,买个名牌包,买套名牌化妆品……

这些试药人沉迷的,就是躺着赚钱的快感。

欲想让其死亡,必先让其疯狂。沉迷于赚快钱,就是毁掉年轻人最快的方式。

我希望,菠菜们都能踏踏实实,在年轻能吃苦的时候,尽力拼一把,而不是天天想着投机取巧,一夜暴富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